接到纣王的圣旨时配资证券配资网站,尽管西伯侯姬昌已提前掌握部分情报,但他依然没有料到,眼前的险境远比他预想的更加严峻和复杂。
商朝末年,纣王暴虐无道,宠信奸臣,滥杀忠良。听信费仲与尤浑两位奸臣的谗言,纣王帝辛下达圣旨,召集四大诸侯齐聚朝歌,意图一举铲除异己,除掉潜在威胁。
“今北海蛮夷猖獗,作恶多端,百姓流离失所,朝野陷入混乱,朕深感忧虑。内无贤臣辅佐,外无盟友相助。特命四大诸侯至朝,共同辅政,平定祸乱。”
圣旨文字表面虽显慷慨激昂,实则隐含纣王深深的算计与险恶用心。
西伯侯姬昌收到旨意时,心中隐现不安,遂以先皇伏羲所创先天八卦占卜,预示前往朝歌凶险重重,吉兆甚少;其母亲太壬,作为周朝三圣母之一,也亲自演算先天八卦,测出儿子将遭遇长达七年的磨难。
面对来自西岐朝臣、母亲太壬及儿子伯邑考的苦劝,姬昌坚定不移,没有选择退缩。他将内政外务分别托付贤臣散宜生和南宫适等人,反复叮嘱伯邑考千万不可冒险前往朝歌营救自己。
文武百官,以及姬昌的母亲、元妃、嫔妃和99名子嗣,依依惜别,将姬昌送至十里长亭,满含泪水,目送他踏上危途。
展开剩余75%据《封神演义》原著记载,姬昌翻越五关,渡过黄河,途经孟津,最终进入朝歌,当晚即陷入费仲与尤浑设下的“鸿门宴”陷阱。
次日清晨,上朝之时,东伯侯姜桓楚与南伯侯崇鄂崇禹被推出午门,惨遭斩首。
同为谏臣的西伯侯姬昌,在亚相比干、微子、箕子、微子启、伯夷、叔齐等七位重臣的联手奏疏极力劝谏下,纣王才最终赦免了姬昌的死罪。
“忠言难得行,逆鳞莫轻触。桓楚惨遭碾轧,崇禹命数已尽。两国君臣空对影,七年羑里苦孤身。天意有时倾覆国,祸乱由此纷纷生。”
姬昌虽侥幸逃过一劫,保全性命,却被奸臣费仲和尤浑再次设计陷害,迫使他通过易数预言:“国家气数将暗淡,只能续存二十八年,纣王难得善终。”最终,姬昌被囚禁于河南安阳羑里城,历经七年磨难,承受百般屈辱,才得以归返西岐。
网络上一些细心的读者发现,纣王帝辛之所以没有果断处死周文王姬昌,关键在于西岐贤臣通过重金、美女及珍宝收买了纣王倚重的费仲和尤浑,使两人替姬昌说了不少好话,才换来纣王的宽恕。
更深层的原因,还在于纣王帝辛与周文王姬昌之间复杂的辈分和亲属关系。
《周易》六十四卦中,第十一卦为地天泰卦,卦辞道:“泰,小往大来,吉亨。”孔子对该卦的评价是:天地交合即为泰,象征财成天地之道,辅佐天地之理,造福民众。
孔圣人告诫我们,天地交合象征泰卦的意义,君主依天地运行法则制订人间律法,执行天地大义以治理百姓。
当年周文王父子基于伏羲先天八卦,创演后天六十四卦,特别在泰卦六五爻辞中题注了“帝乙归妹,以祉元吉”八字。
这八字意指商朝君王帝乙。《封神演义》开篇“纣王女娲宫进香”章节提到,帝乙育有三子:长子微子启、次子微子衍、幼子寿王(即纣王帝辛)。
在泰卦爻辞中记载的,正是帝乙将妹妹太壬嫁给周文王父亲季历的联姻大事。
司马迁《史记·周本纪》记载,周部落开基祖古公亶父选其贤能少子季历为继承人,因季历之子姬昌显现圣瑞,季历继位后励精图治,推行水利,发展农业,训练军队,并与商贵族任氏通婚,强化政治联系。
“帝乙嫁妹”典故,正是讲述季历与太壬的婚姻联姻,这对周部落的迅速崛起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。
纣王未杀周文王,除了贤臣们的苦劝救援外,血缘亲属关系也是关键因素。按辈分推算,纣王理应称呼周文王为“姑父”。
开卷有益,原创写作不易。每篇文章都是作者倾注心血完成,感谢大家认真阅读全文。喜欢的话,欢迎转发、评论、留言或私信互动。
发布于:天津市仁信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